雪佛兰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三门峡市博物馆藏铜镜鉴赏57590 [复制链接]

1#

三门峡市博物馆藏铜镜鉴赏


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,从齐家文化开始历经了战国、两汉、唐代三个最辉煌的历史时期。铜镜在古代亦称“铜鉴”,是古代用青铜铸造的镜子,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。可是到了清代,西方制造的玻璃产品的普及,以其照映面容的清晰度优于铜镜,制造简单,成本低廉,所以铜镜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。时至今日,铜镜又因其优美的造型,巧夺天工、出神入化的纹饰,成为古代青铜器中的艺术精品,在文化艺术宝库中熠熠发光。正如《古镜图录》中说:“刻画之精巧、文字之瑰奇、辞旨之温雅,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镜若也。”近年三门峡市博物馆经科学考古发掘和搜集整理,收藏了大量精美的战国、汉、唐、宋等朝代铜镜,本文试就其中一些馆藏精品,予以介绍,以飨读者。


中国论文


夔龙纹镜 战国,直径16厘米,厚0.4厘米。圆形,圆钮,钮座外有两道弦纹,纹饰由主纹和地纹组成,地纹为勾连雷纹,主纹为三组夔龙纹。


四山纹镜 战国,直径13.5厘米,厚0.3厘米。圆形,弦钮,方钮座,纹饰由底纹与主纹组合而成,地纹为羽状纹,在地纹之上,于钮座四角伸出四组连贯式的花瓣,每组二瓣,将镜背分为四区,每区置一山字,山字左旋,底边与方钮座边平行,素卷边。


龙鸟纹镜 战国,直径13.8厘米,厚0.25厘米。圆形,四弦钮,方钮座,外围凹面形方格,纹饰由主纹与地纹组合而成,地纹为菱形格内的圆涡纹与碎点纹,在地纹之上方格四角各有一形态相同的龙纹,与钮座中部相对的边缘处各有一菱形纹,菱形纹上站立四鸟,立鸟振翅垂尾。


四神博局纹镜 汉,直径13.6厘米。圆形,圆钮,钮外圈周带。三条弦纹将纹饰分为三区,内区方格及T形纹,T形两侧有云气纹,中区铭文为“上华山,见神人,宜官铁,保子孙,食玉英,饮礼泉,驾飞龙,乘浮云”。外区四神及羽人,禽兽配置在L与T纹之间,宽素缘。


皎光重圈铭纹镜 汉,直径15.2厘米。该镜为圆形,圆钮,连珠纹钮座,座外有两周凸弦纹及短线纹带及两周铭文带相间排列,素缘。


“长宜子孙”八连弧云雷纹镜 汉,直径16.7厘米。圆形,圆钮,柿蒂形钮座,钮座间有铭文“长宜子孙”四字,其外为内向八连弧纹,钮外,圆周带,外缘平宽。


连弧纹镜 汉,直径7厘米,厚2厘米。圆形,圆纽,圆纽座,座外内向八连弧纹圈带、两周短纹之间为一周铭文,铭文为“见日之光长不相忘”,素缘。


瑞兽纹镜 汉,直径8.3厘米,厚0.2厘米。圆形,圆纽,圆纽座,座外有两周圈带将镜背分为二区,内区饰浮雕动物纹,外区饰双线三角纹,窄素缘。


三乐镜 唐,直径12.8厘米,厚0.5厘米。该器物为八弧葵花形,圆钮。钮上方有一方框,内有铭文九字,分三行书,自左至右为:“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。”钮左侧一人头戴冠,着宽袖长袍,左手抬起前指,右手持杖。右侧一人戴冠着裘,左手执琴,头部微侧。钮下一株柳树,树枝叶下垂,素缘。


双鹊盘龙月宫纹镜 唐,直径15.4厘米。该镜为八出葵花形,圆钮,钮左右各一雀相对飞翔,双雀口衔长授带,展翅,长尾,头向钮上方的月宫。圆形的月宫中有一棵枝叶繁茂的桂树,桂树两侧分别为杵臼、捣药的玉兔和跳跃的蟾蜍。钮下一盘龙腾飞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,盘龙曲颈盘身,前肢伸张,一后肢与尾部相交接,龙两侧各有一朵云纹,素缘。


缠绕式宝相花纹镜 唐,直径20.5厘米。八出葵花形,圆钮,莲花瓣钮座,座外围以莲花形花瓣并伸出八个叶片。钮座外枝叶连接环绕成圈,由枝蔓向外放射出两种大花八朵,且环绕成圈。两种花均为重瓣,一种朵花满开,花瓣呈桃形,中心花蕊耸起,另一种朵花初绽,露出点点花蕊,花瓣舒卷。


瑞兽葡萄纹镜 唐,直径9.9厘米。该镜为圆形,伏兽钮,双线高圈将镜背分为内外二区,内区4只瑞兽攀援葡萄枝蔓,外区较宽,肥厚的叶瓣及累累的葡萄串枝错纵交缠,其间4只展翅的禽鸟两两对飞,叠云纹缘。


瑞兽纹镜 唐,直径1.5厘米,边厚0.7厘米。八出葵花形,圆钮,凸弦纹带将镜背分为内外二区,内区饰瑞兽纹,外区为叠云纹与蝴蝶纹相间。


瑞兽葡萄纹镜 唐,直径10.7厘米,边厚1厘米。圆形,伏兽钮,双线高圈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。内区五瑞兽同向攀援葡萄枝蔓。外区较宽,肥厚润泽的叶子及硕果累累的葡萄串错纵交缠,间饰五只展翅禽鸟与两只栖息的禽鸟,窄缘。


瑞兽葡萄纹镜 唐,直径11.8厘米,边厚1.2厘米。该镜为圆形,伏兽钮,双线高圈将镜背分为二区,内区五瑞兽同向攀缘葡萄枝蔓。外区较宽,叶瓣及葡萄串枝错纵交缠,其中间饰五只展翅的禽鸟,四只站立的禽鸟,还有蜜蜂、蜻蜒飞于其间,叠云纹缘。


花鸟纹镜 唐,直径11.5厘米。八瓣菱花形,圆钮,主纹为四鸟绕花枝,四鸟同向,四花枝与四蜂蝶相间纹缘。


达摩渡海纹镜 宋,直径14.2厘米,边厚0.6厘米。该镜为菱花形,圆钮,钮右边铸一位身披袈裟、手持伞形法器的高僧在海浪中行走,钮左边为波涛汹涌的波浪。


铜镜从开始出现到消亡,其形制变化缓慢,但从其纹饰上看,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,形成了我国铜镜完整的发展演变体系。战国铜镜的种类繁多,铜镜的纹饰也有所变化,如花叶镜中的叶纹镜从简单的三叶、四叶到八叶,还出现了云雷纹地花瓣镜、花叶镜。四山镜的山字由粗短变得瘦削,在山字间配有花瓣纹、长叶纹、绳纹,相当繁缛,还出现了五山镜、六山镜。这时出现的镜类还有菱纹镜、禽兽纹镜、蟠螭纹镜,连弧纹镜、金银错纹镜、彩绘镜等。


西汉早期铜镜有些还保留了一些战国铜镜的特点,如地纹、蟠螭纹的使用等,草叶纹在早期也有出现。西汉中晚期时,铜镜中的地纹已经彻底消失,主题纹饰日趋简洁朴实,流行的纹饰有草叶纹、星云纹、四乳四虺纹等,蟠虺纹镜新出现并流行,博局纹镜开始出现。此时铭文已成为整个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西汉晚期至东汉前期,连弧纹镜、蟠虺纹镜继续流行,博局纹镜最盛行,此时纹饰以四神为主,图案有四神、动物、禽鸟及羽人之类,活泼生动。东汉中、晚期时,连弧纹、博局纹继续使用,新出现了人物神仙故事如“东王公”、“西王母”等神仙内容和车马画像及神兽等题材,出现了浮雕式表现花纹的手法,纹饰布局出现了“轴对称”式新风格。


在唐代,铜镜制造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。在造型上,唐镜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圆形与方形格式,出现了菱花形、葵花形、亚字形等新的式样。纹饰也比以前活泼,除主要流行的葡萄纹外,还有麒麟送子、嫦娥奔月、真子飞霜、仙女跨鸾等图案。


总之,铜镜文化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湛工艺、聪明才智,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虽然铜镜早已退出历史舞台,但它所反映的中华灿烂文明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。(责编:雨岚)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